有人問我懶人關鍵字到底是什麼?
就懶人關鍵字而言,很多人來到了這裡會覺得:不就是貼貼連結而已嗎? 有什麼?
這個部落格的緣起是某天看到Mr.6介紹的國外案例,突然跑出的想法。 最初只是希望能針對每天網友發燒的關鍵字,替網友提供即時的懶人包。平常我們的習慣是,在搜尋引擎上輸入關鍵字,然後啪啦啪啦秀出上萬筆資料,網友再去分辨哪些是自己真正想要的資訊。而懶人關鍵字的目的,則是幫忙打包最精確的訊息,針對當日熱門發燒的關鍵字提供懶人包,讓網友不需要自己蒐集才了解發燒關鍵字的來龍去脈。
因此我7月底開了這個部落格進行測試,想知道效果如何。而後兩週的時間,一路從嘗試中試著釐清幾個問題:
1.如何挑選關鍵字?
每天從清晨起大量閱讀網路新聞、電視新聞、並鎖定Google/yahoo/百度的關鍵字,國家則先選擇與我們比較切身相關的中國、香港、台灣三地
2.當日的關鍵字很少怎麼辦?
這個問題的衍伸就是:是否該預測哪則新聞或哪個訊息會成為今日的關鍵字?
這也就帶出懶人關鍵字的其中一項特性會類似新聞報導,我是等別人報了才去深度報導,還是去挖別人還不太知道的訊息
就關鍵字而言,台灣人最敏感也最愛搜尋的字眼是「吃的店家」以及「人名」
3.為什麼明明這個關鍵字很熱門,來到我部落格點閱該關鍵字的瀏覽數卻很少?
因為我只有自己一個人進行這項測試,所以每天必須有效率的打包關鍵字,因此絕對不是以亂槍打鳥的方式來進行,而是要抓準目標。再來,我也發現如果某則關鍵字的相關資料已經太多太多,就表示這則關鍵字沒有做成懶人包的必要。比如說某個韓劇名稱是今天的關鍵字,可想而知網友查到的必定是該劇的劇情相關訊息,這個就算做成懶人包,也很容易被忽略,因為網友真正想看到的東西早就存在了。
再舉個例,某天哈利波特的「妙麗」成了當日關鍵字,「妙麗」是個資料數非常多的辭彙,也是被大家廣為知悉的名字,突然某天成為當日關鍵字必定是發生了什麼新聞,後來我發現有新聞說飾演妙麗的演員出了意外,於是立刻搜尋國外網站瞭解這則新聞的真實性,再做成懶人包讓台灣的網友知道這是假消息,也順便讓喜愛妙麗的影迷安心。於是當天該則懶人包就帶來300個PV。
有人會問,這樣的東西做出來有什麼獲利可言?
我想到的是,這種懶人包的服務,可以提供給「記者」和「學生」這兩種族群,平日當然是無條件的提供給網友參考,但是當記者每天需要面對幾則新聞的深度報導,懶人包服務就能派上用場,對虞有需要繳交報告或是做研究的學生,也同樣會需要精準又快速的得到他們所需要的資訊,因此只要向懶人包關鍵字求救,服務就馬上到府。我相信這一塊是可以發展成功的。
那... 為什麼現在懶人包關鍵字沒有持續下去?
我希望懶人包關鍵字能每次都抓對關鍵字才打包,也希望未來的走向是讓中港台的關鍵字平均露臉,讓台灣人多看看台灣以外的世界,甚至之後能將美國英國當日的發燒關鍵字做個翻譯。網站不放置banner,但可以考慮替廣告主做置入性的懶人包行銷,每天限定一則為上限。但目前我畢竟人力有限,想僱用人也還不到這種程度,若是真的要經營,應該會像癮科技的內容一樣,固定有幾個編輯產出內容,才能讓懶人包的資訊源源不絕。但是還有另一個需要解決的,就是這個服務是否太容易被模仿,進入門檻是否不高,所以很想找個方式讓這個服務的模式可以更有競爭力,這也是目前卡住的另一個部份。
以上就是我想跟大家分享的心得,如果有人喜歡這個想法和經營概念,歡迎給我ㄧ些回應! 如果你想要執行看看會不會成功,也歡迎把這個想法拿用!